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网站留言 监狱知道
我们一直在努力,不言放弃!
□ 新闻报道 □ 监狱视窗 □ 司法行政 □ 法律法规 □ 劳教动态 □ 警察风采 
□ 学术动态 □ 理论前沿 □ 法案汇编 □ 文献资料 
□ 大墙人文 □ 大墙文苑 
□ 招标信息 □ 狱政公开 □ 法律法规 
首页-大墙文苑-狱警创作-毛泽东的励志之词——《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的励志之词——《沁园春·长沙》
来源:监狱信息网 | 更新:2009-5-12 | 编辑:站长

人生路上、事业途中,难免遭遇不顺、挫折,为了从挫折中振作起来,往往需要励志。普通人如此,伟人也不例外。

1924年11月,毛泽东回家乡养病。养病期间,他秘密从事革命活动,声势渐大,被湖南军阀赵恒惕发觉。有人告诉毛泽东,赵要对他下毒手。毛泽东听说后,不得不从小路离开家乡前往广州。经过长沙时,他独自一人来到曾常和同学一道玩的橘子洲,写下了《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山飞舟?

开篇孤独、苍凉、凝重。倘若了解毛泽东历史,就能理解。那两年他挫折不断。首先是,他担任秘书的上海国民党执行部,由于国民党右派的破坏,“一切事务几陷于停顿”(毛泽东给孙中山一封信中的话)。不久,国民党右派宣布接管,毛泽东受到排挤;又因积劳成疾,他在11月请假回湖南老家养病。没想到更为沉重的打击旋即又至,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毛泽东不仅没能出席,而且连委员都被选掉,事业的舞台没有了。如今,连家乡也不能呆了。人生遇到如此的波折,自然“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1958年毛泽东在自己诗词中的注)。站在冷清的洲上,凝望着江水向家乡的方向──北面流去,怎不生出“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潇湘水北流”  的 “独”“寒”愁绪来?然而,有着广阔胸襟和抱负的毛泽东毕竟不同封建时代的一般文人,面对秋景,尤其是风起云涌的时代浪潮,他很快抛去了个人的失意:“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是词人眼中的秋景,更准确说是年轻革命家对当时革命形势的形象化表现。1925年的中国,革命运动如火如荼,北伐战争正在积极筹备;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这一年爆发了席卷全国的五卅运动,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正在坚持之中;广大农村兴起了农民运动,十多个省建立了农民协会;除了国共两党,还有许多政党,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竞相宣传自己的学说。千帆竞发,万壑争流,谁来执掌中国革命的航船?在毛泽东看来,这场革命运动应该由思想先进、一心为大众谋解放的中国共产党来主导。他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明确地指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的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然而当时党内许多人对此认识不足,党内最高领导人陈独秀更是从理论上证明中国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领导。对此,毛泽东感到不理解。“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正是他内心困惑、怀疑的反映。

重游旧地,过去的岁月又浮现在眼前,想当年,成立学会,创办杂志,深入工矿、农村,领导工农运动,那是怎样的岁月啊!橘子洲头,爱晚亭上,指点江山,慷慨陈词,写出一篇篇抨击黑暗制度、宣传革命真理的战斗篇章,那豪情、那气概……他为当年的生活而自豪,为现今的失落而自责:“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意思是,难道不记得了,当年和同学们一道去湘江游泳,风浪大得船都难行,不照样游吗?言外之意:怎么能因为境遇不如意就衰减了斗志了呢?这是在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了早年的志向与追求,勉励自己保持当年“浪遏飞舟”时照样前行的精神和气概,勇敢地投身到革命风浪中去。

从词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生遇到不顺、事业遭受挫折的时候,伟人和普通人一样,都不免消沉失落。不同大多数人的是,伟人能很快地调整自己,不因挫折而停止前行。伟人之所以能最终成就其事业,原因大概就在这里吧。

相关信息
盼佳人与共 (2010-1-4)
一句话 (2008-5-29)
被刺痛的良心 (2009-8-20)
莫做当代“偷金”人 (2007-12-7)
运动从现在开始 (2009-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