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流水飞快。当4000多个日日夜夜从身边悄悄溜走,岁月无痕,发现自己早已从一脸稚气的大学生转眼成长为一名普通的新时期狱警。从警路上经历过的许许多多的事情,大多已渐渐模糊,唯独经历过“第一次”的体验深深印在脑海中,一切似乎发生在昨天,至今历历在目。
忘不了当上狱警后,第一次与战友们带领罪犯到室外劳动的“体验”。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山区天气反复多变,一阵风一阵雨突然又是烈日,在风吹雨淋日晒中接受了大自然恩赐的最珍贵“见面礼”:浑身上下湿了又干,皮鞋已成水鞋。从此,在大山深处踏上了这条“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育新人道路。一路上,在风雨中,在领导、同事们的指引和帮助下,在监狱法律法规和各项监管制度的学习熏陶中,与这方土地结下了深深情结,将青春与热血倾注在这一方土地上,“品尝”着狱警生活的苦与乐,与同事们一道,迎早霞,送晚霞,睛天一身汗,雨天半褪泥,爬树梢,坐田间,蹲地头,成为一名真正的“三头”警察,即“坐山头,晒日头,看光头”。监管罪犯行走在茶园蔗林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沿着几十年来老狱警们精心构建的“监舍、宿舍、劳动工场”简单三点一线的战斗之路,日复一日,守卫着一方平安。学会了白天在劳动工地是监管者,又是生产组织者,晚上是教育者的角色转变。体会到了当年大学生就业“双选”会上监狱被列为艰苦行业的含义,对“艰苦”二字意味深长,也读懂了一线狱警几十年如一日“坚守”二字的艰辛和崇高。
忘不了当上狱警后,第一次参加追捕工作的心灵经历震撼。年少时受影视作品和小说情节对充满悬念紧张与刺激抓捕场面描绘,被连续三天伏守深山,风餐露宿,饿了吃干粮、吃野果,渴了喝凉水,困了轮流打瞌睡,在树林和路边草丛中经受住了蚊叮虫咬的轮番“轰炸”,钻进农民稻草堆里取暧,全身稻草味,冲淡得一干二净,逃犯却未曾“到此一游”过。在以后的几次追捕实践中,更见证了旧体制和旧制度带来的弊端,得不到社会有效资源支持,追捕装备技术滞后,经历了在火车站睡站台花圃中被误认是拾荒者遭斥责,公安机关对协捕的冷淡,社会群众对监狱工作的“神秘”与惊讶,在若大一个市区,追捕仅仅靠自己有限警力,可谓大海捞针,身感到茫然无助和无奈。也忘不了与同事们一次发现与逃犯背影相似人的紧张与兴奋,忘不了在汽车站、火车站等公共场所睁大双眼监视着茫茫人流的时刻……
在经历众多的第一次中,曾面对艰苦环境、工作艰辛、物质贫乏,面对山外喧嚷市区与物欲横流世界,多次扪心自问,这职业与环境是理想追求和人生价值实现吗?一路走来,内心痛苦煎熬过,徘徊过,失落过。历经岁月洗礼,在这方土地上,在老狱警的艰苦奋斗精神熏陶下,在苦与乐,奉献与索取,艰苦奋斗与自我价值实现等等的“不等号”公式中,重新找回了自我。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向天再借五百年……”,我祈求的是魏魏式的作家走进监狱,立言著书,为曾经被“阳光和爱”遗忘的狱警们,尊称为新世代最可爱的人之一,为党和共和国平安史上添上浓重一笔,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