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更多语言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网站留言 网站咨询
□ 新闻报道 □ 监狱视窗 □ 司法动态 □ 警察教育 □ 法律法规 □ 劳教动态 □ 监狱改革 □ 警察风采 
□ 学术动态 □ 理论前沿 □ 法案汇编 □ 文献资料 
□ 大墙人文 □ 大墙文苑 
□ 网站专题 □ 网站文集 □ 监狱学人 □ 网站专栏 □ 首届长三角监狱学论坛 □ 警务制度改革与管理创新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国内报道-盼了15载 服刑的她在家过年
盼了15载 服刑的她在家过年
成都商报 龚锐 蓝岚 王强 张建
Loading...

2008年春节前夕,四川省成都女子监狱组织开展了历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帮教活动———特许15名表现良好的服刑人员离监探亲回家过年,她们中,年龄最大的 54岁,最小的31岁。据悉,本次15名回家过年的女服刑人员全部按规定每日向监狱报告了行踪,大年初三返监时,所有人都在下午5时前准时到达。

这个春节,本报记者随同曾经是跨国贩毒案里的一名女从犯明静(化名),见证了她这次特殊的回家之旅……

回家过年她有三个心愿

初见明静,是2月3日的下午3时。穿过四川省成都女子监狱戒备森严的两道铁门,在监管区办公室里,37岁的明静中等身材,留着齐耳的短发,交谈间根本察觉不到,她曾经是跨国贩毒案里的一名女从犯。

15年前,明静在广州结识了之后引她走向毁灭的男友———一名有着数年贩毒经历的男子,通过该男子和他直接参与的16人跨国贩毒团伙,【禁用词】从境外被输送进国内。1992年,此案被成都警方告破,明静的男友和其余9名主犯一起落网,并于1994年前后伏法。伙同他人贩毒的明静和其余5人则被判处死缓等刑期不同的徒刑。近16年来,明静由于改造良好、表现突出,先后获得5次减刑,今年5月7日,她即将获得自由。

1月29日,明静正在生产厂房工作,监区女警把可以回家过年的这个消息转告她时,她当场就哭了。1992年被判死缓的明静,很早就没了父亲,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1993年,母亲经不起她入狱的打击,不幸去世,而与男友未婚生育的儿子也没能照看好,明静就锒铛入狱。这么多年来,明静全靠舅舅和舅妈等亲人在外面照顾儿子,儿子目前都快满16岁了,这些年来,家人一直都告诉孩子,他的妈妈在外地,工作非常忙,不能回家照顾他。

谈到这次回家的心愿,明静哽咽着说,这次回家,特别想好好感谢一下自己的舅舅、姑姑一家,另外两个愿望是看儿子和给母亲上坟。“儿子现在在广州的奶奶家里,最近机票不好买,可能回来不了。”

有些遗憾的明静告诉记者,反正自己快出狱了,这次见不到儿子也没关系,今后的日子长。她说:“妈妈的坟我一定要去一下,这么多年,我还没见过她老人家,我真的太想她了……”说着说着,明静的眼泪下来了。

回家前夜做梦都是做家务

2月5日上午9时20分,监管区的心理健康中心门前,阳光照射在巨幅的“你将从这里走向新生”的大字上,从各监区陆续赶来的女服刑人员一字排开,该监狱 2000名服刑人员中被选中的15名幸运的女人,都穿着准备回家过年的新衣服———红色的大衣、红色的羽绒服替代了平时的囚服,每个人都精心打扮了一番,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还有人化了淡妆。

9时40分,15人被叫进一间会议室,要开一个短会。趁着监区长还没到,她们开始愉快、轻松地打听起各自的假期安排。面对这难得的冬日艳阳,一名女服刑人员百感交集地说:“我们今天回家能有这样的好天气,这才真正叫风雨之后才见彩虹!”大家又兴致高涨地谈论起各自心里的老成都,春熙路、科甲巷和青年路在她们的记忆里,依然还是昨日的样貌。

会后,明静告诉记者,得知可以回家过年后的这几天晚上她都睡不好,前一夜更是百感交集得难以入眠,迷迷糊糊地一合上眼就是不停地做梦,梦里到处都是家人冲自己微笑的脸,自己则不停地在洗衣服,尽管冬天的水好冷。

10时15分,明静跟随着一名女警沿着长长走廊往外走,女警送到楼门口,一句:“好了,你就从那条路过去……”还没有说完,明静就跑了出去,边跑还边说着“好、好”,那条可能这么多年来一次也没有走过的小坡道被明静三步两步地就跑完了。刚转过绿化带,一脸焦急的姑姑和舅舅就出现在监狱大门外,明静赶忙挥手跑了上去。

阔别一年的家人站在眼前,明静刚喊了声:“姑姑、舅舅……”眼圈就红了。为了来接明静,家人专门找了一辆面包车来。简单问候了几句后,上午10时20分,明静终于跟着舅舅、姑姑一路上车回家了。

母亲墓前眼泪止不住地流

2月6日,微雨。上午11时30分许,竹望山公墓的山脚下,明静和家人一起正沿着山坡,走向自己母亲的墓地,15年来,第一次如此接近自己的母亲,明静双眼通红,满脸悲戚。明静母亲的墓地位于公墓西坡上。“想着今天要来看妈妈,昨天一夜都没睡好……”望着前方的小路,明静眼神空洞,陷入了沉思。

16年前,明静走进高墙那刻,母亲泪眼婆娑,失望的表情至今仍印在她的脑海。16年后,在狱中表现良好的她获得了和亲人过年的机会,而日夜思念的慈母却早已化作一捧黄土。明静入狱1年后,母亲因承受不住打击,撒手人寰,“想得最多的就是,见到母亲我该说些什么?九泉之下的她能原谅我吗?”

通往母亲墓地的小路上,明静挽着姑姑的手,跟在家人身后,几人偶尔搭上几句话,一步步往前走去。越临近山顶,明静话越少,她咬着唇,拿着黄菊花的右手,有些颤抖。几朵花瓣抖落,随着寒风飘荡,撒落在蜿蜒的山路上。

“这就是你妈的坟了。”舅舅指着一处坟茔。冷冰冰的墓碑前,当年种下的小青松,已经齐胸高了。“姐,小静来看你了,她现在乖多了……”姑姑将明静推到母亲墓前。那个曾经21岁、风华正茂的女儿,如今已经步入中年,眼角生出了细纹。明静愣愣地站在妈妈的墓碑前,一言不发,16年前朝夕相伴的母亲,此时静躺在地下,16年未见,再见时已是阴阳相隔。舅舅长叹了一声:“你妈妈原来多惦念你啊……”明静两行眼泪顿时流了下来:“妈妈,我错了,我来看你了……” 双手颤抖着点燃了蜡烛,明静长跪在墓前,不自禁地抽泣起来。

在家人的协助下,母亲的墓前摆好了水果、香烛,明静抽泣着点燃蜡烛,给妈妈上完一炷香后,她已泣不成声,泪珠一串串地跌落在墓前的地面上。“妈,我晓得错了,我死了后也和你葬在一起,陪你……”明静呜咽着反复叨念,泪水和雨水模糊了她的脸。山坡中,阵阵寒风吹过,“妈,您能原谅我,就让这纸吹走吧。”山风卷着纸钱的灰烬,飘散,明静的眼泪又一次决堤而出。

亲情回归接纳曾迷途的她

16年没回来,明静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重新认识这个城市。大年三十下午,明静陪同姑姑去逛沃尔玛超市。穿梭在熙攘的人群中,她紧挽着姑姑的手,有些局促,也有些兴奋。一路上,她东张西望,说个不停。提着姑姑为她买的鞋子和衣服,明静提着大包小包跨出超市大门。她忍不住回过头,指着排队付钱的人们,不解地问:“咋个这么多人买东西哦?”

听说印象中的春熙路已经大变样,明静说虽然很想去看看,但是她更想有更多的时间待在家中,陪陪家人。打扫卫生,煮饭洗衣,活儿干得多,明静心里也踏实了许多。看见忙里忙外的侄女,姑姑和舅舅心里也感到了欣慰。

姑姑告诉记者,开始时,对于这个不懂事,误入歧途的侄女不由诸多怨恨,但他们找了很多理由重新接受了这个侄女。入狱后,明静所在的监狱搬迁过两次,而不管有多远,他们都坚持每月来探望明静。2月1日,当他们知道明静要回家过年的消息时,他们提前几天就准备了新的棉被,等着侄女回家。

“弟弟妹妹都说我长胖了。”明静一脸幸福地对记者说,从外地回家过年的表弟表妹一见她就围了上来,嘘寒问暖。表妹还拖着她到楼下的理发店剪头发。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絮叨家常,明静也表示了5月份出狱后的想法:“我在监狱拿到了大专文凭,学到了制衣的技术,回来可以在服装厂谋生。”她盘算着赚钱孝敬舅舅和姑姑。谈话间,明静几次背过身悄悄抹泪,与家人团聚,她盼了16年。

家人眼中她像变了一个人

大年初三,下午3 时,距离规定的返监时间还有两小时,等候在四川省成都女子监狱门口的记者看见,已经有不少回家的女服刑人员陆续返回了,一个个亲热地和记者打着招呼,满脸都是满足、轻松的神情。明静打来电话说,他们在路上,马上就要到监狱门口了。3时20分,明静和姑姑乘坐着4天前回家的那辆面包车回来了。明静已染黑了头发,看上去神采奕奕。

“她简直变了一个人!”姑姑一边从面包车上搬下为明静买的东西:鞋子、衣服,还有两箱香梨。一边告诉记者,这几天,明静都是6点多起床,煮早饭,打扫卫生,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和以前那个“甩手大王”的形象判若两人。

明静提着衣服,姑姑搬着水果。前面就是监区的铁门,分别的时刻到了。两人有些不舍,但没有伤感,明静仍挂着笑容,喋喋不休:“姑姑,这几个月,我还是要抓紧学习,出来才能适应社会,成都变化太大了。”姑姑点点头,表示赞许。办好手续后,她将水果交给明静,目送着她一步步走入铁门内。

更新:2008-2-15
信息编辑:Chinado
◎上一信息: 陈训秋:进一步做好监狱劳教场所抗灾救灾工作 (2008-2-15)
◎下一信息: 高墙内的“年味”别样浓 服刑人员感受节日气氛 (2008-2-15)
相关信息
※ 让生命更加精彩——记南通女子监狱女警石玉红 (2005-1-20)
※ 22岁妇代会代表陈月 不甘做书中的“颜如玉” (2004-8-18)
※ 天津女子监狱女犯警花狱中联欢过大年 (2008-2-11)
※ 杀死丈夫情人 女囚离婚获丈夫12000元赔偿 (2006-5-10)
※ 监狱里挂起灯笼跳起舞 (2007-2-10)
热点信息
网络广告
推荐信息
网络广告
Prison.com.cn 版权声明 网络安全
除本站首发信息外,本网所有信息内容都来自网络,同时都注明稿件版权信息。对于未注明稿件来源的,都为网络原稿未注明稿件。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所有内容仅供关心和期望了解监狱的社会公众和监狱民警观赏、学习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