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白湖监狱管理分局矫正分监区,一幢独立的二层楼房,门口玻璃门紧闭。推开门,迎面一幅服刑人员矫正流程图映入眼帘,地上几盆青翠欲滴的盆景赏心悦目,让人感觉到一股生机和活力。一群身着整齐囚服的服刑人员正在民警的指挥下一丝不苟地进行队列训练。他们神情专注,动作规范有力,很难想象他们曾经都是严重违纪的抗改分子。
为适应深化服刑人员教育改造改造工作的需要,提升教育改造质量,使矫正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白湖监狱管理分局于今年2月份成立了矫正分监区。分监区配备12名民警,其中包括3名心理咨询师。押犯规模40人,主要收押拒不履行服刑义务,以自伤自残、自杀等各种形式抗拒改造的;多次违纪、屡教不改或违纪情形严重、态度恶劣的;狱内重新犯罪待处的;有脱逃、行凶、破坏等危险或教唆他犯的;拉帮结伙、寻衅滋事、哄监闹事、故意破坏劳动纪律的以及在监区受黄牌警告或行政、刑事处分的服刑人员。收押人员由各押犯监区上报需要进行矫治的罪犯审批表,分局狱政科审批后执行,矫正期限为2个月。
章信(化名),安徽蚌埠人,犯盗窃罪被判刑3年,在分局滨西监区服刑,因抗拒劳动改造被送到矫正分监区进行矫治。“刚到这里时很不适应,这里管理十分严格,生活也很苦,每天都要学习、军训、静思过,现在基本适应了,”当记者问及在矫正分监区的改造和生活时,章信忙不迭地大诉苦水,之后又高兴地说道:“不过,来到这里还是有收获的。经过警官的教育,现在我已经消除心理阴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回去后一定好好改造,不会再背包袱了。”分监区长冉伟介绍说,章信刚进来时,我们对他进行了心理测试和谈话,发现他的心理症结表现在没有正确对待减刑,由于减刑被撤销想不通而拒绝出工。针对他的问题,我们采取换位思考的方法,向他灌输“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这样一种理性观念,并通过军训等行为矫治疗法矫正他的行为养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吴业(化名),是矫正分监区另一例成功矫治的服刑人员。吴业,安徽枞阳人,盗窃罪,曾经三次脱逃。他刚来到矫正分监区时心理极度压抑,整日一声不语。分监区民警对他进行了焦虑自评等一系列心理测试,最后评估他患有抑郁型重度焦虑症。确定病症后,分监区制定了详细的心理矫治方案,采取谈话和心理咨询等合理情绪疗法以及学习、静思过等认知疗法对吴业进行矫治。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功治愈了吴犯的心理疾病。“来到这里以后,警官们给了我充足的时间让我反省自己的问题,并且可以随时找警官咨询,哪怕是晚上。现在不仅我的心理问题解决了,许多坏的行为也得到了矫正,今后再也不会逃跑了。”现在的吴业,一身轻松,开心地说道。“能成功矫治一名服刑人员,是我们最为高兴的事情。因为这其中的艰辛、难度和我们付出的努力是无法言语的。我们所面对的施教对象是多元的,相对应地,他们的问题也是多元的。这就需要我们具备多元化的知识,不仅要有法律和心理学知识,还要懂得社会学、行为科学等方面知识以及较高的谈话技巧。只有具备的专业知识越充分,我们才能解开服刑人员形形色色的困惑,这样才会达到良好的施教效果。”分监区长冉伟感慨地说道。
来到心理咨询室,一名民警正在和服刑人员进行心理交流。他叫韦文信,是分监区的心理咨询师。韦文信介绍说:“随着国家民主法治进程的加快,有力地促进了监狱的文明进程,监狱的工作模式也由强制向矫正方向转变。我能从事心理矫治工作,感觉很自豪。我所需要做的就是化解服刑人员心理的烦恼和思想疙瘩,将道理说清说透,让服刑人员明白自己的心理问题。”
分局矫正分监区成立以来,已收押服刑人员22人,其中21人被成功矫治,矫正率达95.5%。面对成绩,分监区长冉伟动情地说:“分监区成立时间不长,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们很欣慰。这是全体民警敬业努力的成果。因为我们认识到我们的工作是和监狱的平安和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监管安全事故的发生。”谈到未来的发展,分监区民警们很坦诚,也十分自信。“我们的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缺乏经验,专业化水平不高。但我们坚信,只要肯努力,没有攻不下的堡垒。”
走出矫正分监区,外面的阳光依旧灿烂,而比阳光更灿烂的,是从这里走出的服刑人员发自内心的笑容。(通讯地址:安徽省白湖监狱管理分局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