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作是劳教场所各项工作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稳则全局稳,基层强则全局兴。随着劳教工作的发展和劳教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劳教场所基层基础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基层工作,夯实基层基础是劳教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一、 深刻认识搞好基层工作的重要意义,在认识上要有新提高。
基层工作是基石,是劳教所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层不稳,全局受损。”基层工作看似平淡繁琐,实则责任重大。劳教场所各项监管安全制度、教育矫治制度,最终都要靠基层民警落实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本职工作做不好,必将影响劳教场所的发展,甚至波及社会的稳定。广大基层民警要首先在思想上形成共识,要深刻认识重视基层基础工作,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劳教所的安全稳定是发展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稳定也是一种发展,但是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保稳定”上。有的基层民警认为:只要监管安全上不出事,我的工作就值得肯定。这话虽没错,但暴露出不少基层民警对工作的认知存在偏差。如果我们的工作仅仅停留在“保稳定”上,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大打折扣,基层基础工作水平的提高,劳教事业的发展,劳教人员教育矫治质量的提高就很可能成为一句空话。只有提高认识,真抓实干,才能变“保发展成果”为“扩大发展成果,提升发展水平”。
二、 统筹兼顾,在推进基层基础工作全面发展上要有新方法。
劳教所基层工作繁杂,基层民警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监管安全、教育挽救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基层民警的工作。监管安全是基层工作的首要任务,教育挽救是中心工作。如何科学处理首要任务与中心工作的关系,统筹兼顾基层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实现各项事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是基层工作中尤其要注意的问题。要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统筹解决阻碍影响发展的基础性问题与瓶颈性问题,正确处理好近期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等。只有统筹兼顾,才能实现劳教所基层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统筹兼顾,首先要强化基层大队领导间、领导与干警间、干警与干警间的沟通协调,不断应对基层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既要明确各自职责,又要有全局观念,要紧紧围绕基层工作目标的实现和劳教所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服好务。当前,劳教场所基层基础设施还比较简陋,硬件条件普遍较差,基层民警的技术装备落后。要解决这些问题,经费缺口很大,劳教人员的教育矫治与监管安全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这一点,在基层工作中尤为突出。按照统筹兼顾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更新基层工作方法,基层民警对新时期劳教工作的特点要有深刻的认识,对监管安全的形势要准确把握,对教育矫治的规律要不断研究,不能认为“多少年也这样过来了”,认为凭经验就能解决一切问题,需要长期不断地学习,不断对自己的工作方法进行总结提高,寻求基层各项工作协调发展的有效方法,提高工作的主动性,更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三、 加强基层民警队伍建设,在解决基层民警思想问题上要有新举措。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层工作的关键在人,必须始终坚持加强基层民警队伍建设,提高基层民警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必须坚持素质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基层民警队伍建设是推进劳教工作全面发展,提高教育矫治质量的根本保证。加强基层民警队伍建设,要重视加强对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民警的政治意识、法制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从根本上解决好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同时,要加强民警队伍的正规化管理,制定和落实民警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强化警务督察工作,确保政令、警令畅通。
要努力尝试对民警进行分类管理,加强民警队伍专业化建设,对民警普遍开展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和警体技能的教育培训,努力提升民警的专业能力层次,针对不同岗位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和工作职责,完善考核奖惩办法,建立专业化、科学规范的民警管理机制和较为完善、科学的工作质量评估体系,引导和发挥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保证劳教人员教育挽救质量的提高。
目前,劳教场所民警警力紧张的情况还没有根本的改变,基层工作压力和工作负担还很重,基层民警尤其是青年民警的思想问题还比较突出,解决劳教民警思想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助于创造亲情感与和睦气氛,有助于强化岗位奉献意识,有助于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劳教民警职业自豪感。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帮助基层民警解开“心理疙瘩”。一要了解关心基层民警的思想状况。想民警之所想,急民警之所急,帮助基层民警准确定位自身的岗位职责,理性认识劳教事业发展的现状,实现基层民警理想抱负与基层工作目标的和谐发展。二是对基层民警的思想问题不能总按老办法、老套路给予批评、训斥。对基层民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要“一棍子打死”,基层领导更不能动辄大发雷霆,要耐心地帮助民警分析原因,寻求解决办法。三要引导基层民警在解决思想问题上学会自我调节。“解铃还须系铃人”,解决思想问题的关键在自身,只有学会自我调节,用科学、理性、辨证的心态对待工作、生活、学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思想问题。
四、 创新基层工作思路、方法和手段,在提高创新能力上要有新招数。
劳教事业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过程。创新是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必须深入研究劳教场所基层工作的新特点、新问题,创新基层工作思路、方法和手段,破解基层工作发展难题,不断提升基层工作整体水平。
(一)创新基层工作思路,不断提高基层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要更新观念,强化基层工作的法治意识,变“人治”为“法治”,靠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要对现有基层各项工作制度进行梳理分析、科学评价,大胆改革与基层工作不相适应的“过时”制度,创新民警执法工作质量考评办法、劳教人员教育矫治质量考评办法,形成全面、科学的基层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提高基层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二)创新劳教人员教育矫治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教育挽救质量。教育挽救劳教人员是劳教场所的中心工作,必须不断创新教育矫治工作的新手段和新方法。改进教育挽救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教育矫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所内文化建设,构建健康文明的改造环境。努力将现代文明成果应用到劳教人员的矫治中去,促进劳教人员教育矫治质量的提高。要加大心理矫治在劳教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中的力度,要使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干预和心理疾病治疗、个案矫治的工作覆盖于教育矫治工作的全过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拓宽渠道,积极开展帮教活动和对劳教人员再社会化的教育。
(三)基层民警要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提高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学习和实践。要提高创造力,就必须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主动性;就必须认真学习劳教工作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要结合本职工作,认真分析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对策;就必须改变部分基层民警不愿意深入了解工作、彻底摸透工作规律的错误做法;就必须与时俱进,探索劳教人员教育挽救工作的新方法。劳教场所还可以通过公开征求意见建议、举办科学发展论坛、召开基层民警代表座谈会等途径,鼓励基层民警为劳教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使基层民警的智慧尽情显现。为提高基层民警创新能力提供条件。
本文作者:泸州市劳教所 曾镒秀
联系地址: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鱼塘镇一心街9号
更新:20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