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更多语言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网站留言 网站咨询
□ 新闻报道 □ 监狱视窗 □ 司法动态 □ 警察教育 □ 法律法规 □ 劳教动态 □ 监狱改革 □ 警察风采 
□ 学术动态 □ 理论前沿 □ 法案汇编 □ 文献资料 
□ 大墙人文 □ 大墙文苑 
□ 网站专题 □ 网站文集 □ 监狱学人 □ 网站专栏 □ 首届长三角监狱学论坛 □ 警务制度改革与管理创新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大墙文苑-纪实案例-大墙红尘——中国女子监狱调查手记 六
大墙红尘——中国女子监狱调查手记 六
网络 孙晶岩
Loading...

夜幕中他们看不清庞征迅的脸,程强到车里取来了短锯,在庞征迅的脖子上割了好几下。接着,程强和潘玉年把庞征迅的尸体拽到路旁的水沟里,潘玉年把锤子交给程强,程强又用锤子击打庞征迅的脸。随后,程强把庞征迅的金手链、雷达表和戒指摘下来放在自己的裤兜里。

程强觉得尸体放在水沟里容易被人发现,便和潘玉年一道把尸体抛到附近的一个水泥管里。程强驾驶着汽车,载着张卫红和潘玉年飞快地逃离现场。途中,张卫红从抢得庞征迅的18万元人民币中抽出4万元付给潘玉年。

随后,程强把车开到吉林市临江门大桥南端东侧刷洗,并把作案工具、庞征迅的裤子及行车证、身份证等东西一古脑扔进了松花江里。潘玉年拿着4万元钱,高高兴兴地打车回家了。

张卫红紧紧地拥抱着程强:“强,谢谢你!”

她从抢来的庞征迅的钱中拿出4万元交给程强,作为杀人的报酬。当天晚上,她与程强告别,拿着10万元匆匆离去。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计划,雇凶杀人的佣金由被害人出,她干掉了仇人还净赚10万元。

虽然程强把车洗得干干净净,可松花江水却洗不掉他们的罪恶。庞征迅的尸体被人发现了,警方顺藤摸瓜抓获了程强和潘玉年。张卫红怀着身孕开始了逃亡生活,她每一天都在提心吊胆中度过。1996年9月4日,她被警方逮捕。直到被抓获的这一天,她才松了口气。程强和潘玉年被判处死刑,她因为怀有身孕以故意杀人、抢劫、盗窃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程强是个不知情的情种,对她爱得发傻发痴。程强带着对她的无限爱恋上路了,张卫红是程强的最爱,但程强却不是张卫红的惟一。对于这样一个女犯,吉林省女子监狱的民警仍然以人道主义来对待她。她文化程度高,教育科长武泽云就发挥她的特长,让她主编监狱的《苏新报》;她会主持节目,武泽云就安排她在《狱内新闻》中播音;吉林省监狱为服刑人员出版了三本书:诗集《大墙内的呼唤》收录了女囚们写的诗;散文《真情——一个服刑人员的自述》记录了一个大学生囚犯的人生历程;书信集《母爱》收录了一个服刑人员的母亲给女儿写的规劝信。这三本书的编辑、校对任务很重,张卫红担任了诗集《大墙内的呼唤》的校对。她还参加了狱中的心理剧社,编排一些心理剧。

由于改造需要,她现在在车间做衣服。鉴于她的改造表现,她已从无期徒刑减为十九年有期徒刑。最近,她主动找武泽云副监狱长汇报思想,她说:“武监狱长,您能不能多给我一些改造任务,我耽误不起啊!”

我问张卫红:“你现在最恨谁,最想谁,最怀念谁?”

她说:“我现在谁也不恨,如果恨就恨自己;我最想父母,他们为我操碎了心;最怀念的人是程强,每当他的生日、忌日和我们之间的纪念日,我都会写一篇文章纪念他。”

我问道:“空余时间你还学点什么吗?”

她说:“我在学现代英语口语,心理学和社会学,出狱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望着她那张红润的脸,我的心一阵惋惜。一个出身于干部家庭的女孩儿,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毕业生,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呢?纵观她的人生历程,她有着强烈的当主持人的欲望,却看不起一个市级电视台,说明她好高骛远;她年轻美貌,受过高等教育,却主动向外商大款投怀送抱,利用男人来达到个人的目的,表明她爱慕虚荣。

在社会的转型期,很多人懵懵懂懂,削尖脑袋要当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要想先富也无可厚非,但是要走正当渠道,而张卫红却用偷车的钱去买名牌服装。她聪明绝顶,却钻法律的空子,总想把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她有知识,有能力,从她想自己开酒店就说明她还不想完全依附于男人。可她却和黑道上的人搅到了一起,只要能赚钱,她不在乎黑道白道。她当时之所以铤而走险雇凶杀人,主要有两点:一点是她的外国护照和签证马上就办下来了;另一点是她怀孕了,她懂得女人在怀孕期不判死刑。她极端自私,巧妙地利用了程强对她的爱,成功地逃脱了死刑。

在我国的刑事犯罪中,财产型犯罪呈上升趋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前中国存在着职业化的、与一些地方政府和治安力量有牵连的黑社会犯罪。此外,连带性犯罪也有相当的市场。她叫卫红,却偏偏要去涉黑。涉黑犯罪是当前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涉黑犯罪中的女性有不少是那些年轻貌美的女人。这个案例给女人们提了个醒:黑道不能沾!

五人生是一次远航

当黄云坐在我的面前时,我仔细地打量着她的脸庞。她的头发有点自来卷,一双哀怨的眸子使我想起了羊的眼神。她的一颦一笑都是那样真诚,言谈举止显得很有修养,女人的直觉告诉我:她曾经是一个非常善良讨人喜欢的人。或者说她曾经是一个好女人。好女人怎么会走进监狱呢?

她仿佛命中注定与西藏有缘

黄云1967年出生在成都一个干部家庭,因为家中只有她一个女孩,父母和哥哥都非常宠爱她。她的父亲在四川某大报工作,《西藏日报》筹办时,他作为第一批援藏干部愉快地到了西藏。他是个拼命三郎,把工作看得比生命都重要,在西藏工作期间,从来不回四川休假。黄云思念父亲,父亲给母亲写信说:“你让火车把女儿捎来吧。”

母亲理解丈夫的心情,便把女儿送上了火车,交给了列车员。那时候的列车员很负责任,一路上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乖巧的黄云,直到见到她的父亲才放手。

说来也怪,黄云一到西藏,就被那里神秘的色彩吸引住了,高耸入云的布达拉宫,金碧辉煌的大昭寺,幽静雅致的罗布林卡,神秘莫测的哲蚌寺,五彩缤纷的八角街,古色古香的玛尼堆,阳光灿烂的太阳岛,碧波荡漾的拉萨河,把她的心深深地迷住了。她突然觉得自己和西藏有缘,西藏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抓挠着她的心。该开学了,这个任性的小姑娘还是不舍得走,她觉得跟西藏灿烂的阳光湛蓝的天空相比,成都阴霾密布的天气实在太不够意思了。她决定留下来在西藏上学,父亲乐不可支,同意了女儿的请求。

在西藏学习期间,黄云认识了一位东北师范大学的援藏老师,他叫左强,比黄云大五岁,黄云觉得他的知识真丰富,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高考时,按照规定学生必须在户口所在地参加高考,黄云回到了成都,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命运的搏击中。

她天资聪颖,学习成绩很好,1985年考取了武汉财经大学计划统计系国民经济计划专业。她是一个典型的乖乖女,尊敬老师,好学上进。当时有些同学考上大学后忘乎所以,连著名教授的讲课都不屑一顾,可黄云上课时却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的脸,恨不得把老师讲的每一个字都吮吸进去。在大学里,无论是学习还是文体等其他校园活动,她总是名列前茅的优秀生。由于学习出色,她当上了班长和学习委员,拿到了一等奖学金。

她高兴得心花怒放,就把好消息告诉了父母和左强。左强很快就来信了,像大哥哥那样劝导她:“黄云,你年龄还小,在大学期间主要是搭知识结构,不要谈恋爱,那样会影响学习的。”

左强的意思是不言而喻的,可单纯的黄云却没有看透左强的心。她还是像当年在西藏那样把左强当成大哥哥,一直和他保持通信联系。她太爱西藏了,左强在信中讲述的西藏故事令她痴迷而神往。

日子不知不觉滑过了三年多,她和左强之间鸿雁传书从未间断。虽然说的都是些要好好学习的套话,可等待左强的来信已经成为黄云的精神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种难以向最亲近的人诉说的感情已经袭上了她的心头。她冥冥中有一种预感,也有一种企盼,她在等待叩响她心扉的那个人。

情感的天平向那个东北男人倾斜

大四那年,左强来了一封厚厚的信,这回一改往日的话题,开门见山地向她射出了丘比特之箭。这时,黄云才感到自己情感的天平已经倒向了那个身在西藏的东北男人。

她学的是热门专业,很多单位在他们毕业前夕到学校来挖墙角。由于学习出色,学校给她联系分配到深圳。她很喜欢特区的快节奏,也很愿意到深圳闯天下。当她把想法告诉左强时,左强火速写来了一封信:

黄云:

我家在长春,我妈最疼爱我,我也不想离开父母。我希望你能够分配到长春,帮我尽孝道。这样我探家时既能看到父母,也能看到你。

援藏任务一结束,我就要回到长春去。我们把家安在长春吧,父母这边总要靠一头啊!

左强

1989年夏

看了这封信,她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她家里有两个孩子,哥哥在北京工作,她是家里惟一的女孩,年迈的父母在成都居住,他们多么渴望女儿能留在身边啊!如果从事业考虑,就到深圳工作;如果从家庭考虑,就到成都生活。无论是深圳还是成都,毕竟都是南方,她从小在南方长大,习惯了那里的生活,一想到长春风雪迷漫的样子她就不寒而栗。

可转念一想: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奉献。当一个女人从心底里真正爱上一个男人时,她就应该一切从他的利益着想。左强依恋长春,依恋父母,他现在远在西藏,心分成了两半。一半在长春,一半在武汉。如果自己能够分配到长春,好好孝敬未来的公公婆婆,不就可以解除左强的后顾之忧吗?

善良的姑娘经过一夜的冥思苦想,终于向系领导表了态:大学毕业我惟一的要求是分配到长春,因为我的男朋友家在那里。

大学毕业是一场生死角逐,人们的目光盯着天南海北(天津、南京、上海、北京),谁也不稀罕长春。班里的学习尖子要求分回长春真是易如反掌,1989年夏天,22岁的黄云如愿以偿分配到长春市交通银行工作,成为一名金融工作者。

一失足成千古恨

黄云天资聪颖,从储蓄到出纳,很快就熟悉了银行业务。她工作兢兢业业,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她和左强结婚后,左强也调回长春,在大学教英语。他们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都说婆媳关系难处,可黄云的公公婆婆都是部队的离休干部,也是非常正直热情的军人,对儿媳妇很疼爱。上帝太偏爱黄云了,她的人生之路是那样一帆风顺,她的情感生活是那样风和日丽。

交通银行作为为数不多的商业银行,负债经营的特点决定了银行企业存款必须成为它的生命点。当时银行鼓励职工吸纳存款,每个人还分配了吸纳的定额。黄云是四川人,在武汉念的大学,在长春没有一个血缘亲戚,认识的人有限,迟迟没有完成存款定额。她很要强,总想给单位多做点事情,没有完成定额使她很难过。

1994年初,她通过一个叫王旭的人认识了期货公司长春分公司的经纪人李野龙。李野龙财大气粗交际广泛,在当地玩得转。当她向李野龙提出想求他帮助吸纳存款时,李野龙满口答应了,并且很快就动员了几家公司的老总到黄云所在的银行开户存款,总共帮她吸纳了2000多万元的存款。黄云以优异的战绩受到银行领导的赞扬。

黄云非常感激李野龙,觉得他这人够意思。1994年7月,李野龙找到了黄云,说自己碰到了难题。自己目前正在参加期货经纪人的资格测试,这个测试的前提是要求所在公司的存款金额必须达到规定的数目。如果达不到,他的饭碗就要砸了。他恳求黄云能不能帮他先找别的企业划款到自己期货公司的名下,等他顺利通过了期货经纪人的资格测试,几天后就把款划回来。

听了李野龙的话,黄云痛快淋漓地回答了一个字:“行!”

当她为李野龙的长春期货咨询服务公司填写开户卡时,李野龙让她填“辽宁期联期货咨询服务公司”,她没有将期货与咨询服务公司加以对照比较,也没有对这种张冠李戴的开户问一个为什么。哥们义气蒙住了她的双眼,她的大脑被李野龙鬼使神差地支配着。

当她给李野龙划款时,虽然知道这样做不对,可又一想这年头干什么都得靠朋友,山不转水转,说不定将来谁就求上谁了。自己在长春没有根基,能认识这么个神通广大的人物不容易。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再说李野龙是借钱又不是要钱,路子这么野的人还会赖账吗?

她信奉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的原则,她划款给李野龙的目的就是要报恩。她心里一个劲儿地拨拉着小九九:只要自己不从银行拿走一分钱,只是划点款帮帮别人,过几天再把款划回来,就不能算犯错误。

她想得太简单了,这时候已经不是什么错误不错误的问题了,她的行为本身已经触犯了法律。从她私自划款的那一瞬间开始,她已经把腿迈向了罪恶。

如果说这种无原则的哥们义气是她犯罪的导火索,那么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她不能抵挡金钱的诱惑,私欲不断膨胀,就是促使她走向犯罪的催化剂。最初,她划款给李野龙的期货公司时,经常催问李野龙是否用完款,什么时候回款?

李野龙总是拍着胸脯说:“快了快了,再过几天就一定回款。”

李野龙不愧是个门槛精,他深深懂得要想把住这笔钱,必须给黄云甜头,拉她下水。他鼓起三寸不烂之舌拼命向黄云游说:“黄云,做期货的利润海了去了,期货的交易时间不会太长,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开始黄云听着很动心,但没有表态。过了几天,当她再次向李野龙追问回款情况时,李野龙神秘地对她说:“黄云,不瞒你说,我用你划给我的钱进行期货交易,已经获得了十万元的利润。”

听了这话,黄云心里老大的不高兴:好啊你个李野龙,你说是要参加期货经纪人的资格测试,找来存款好保饭碗,我才帮你去划款的。谁知你竟然拿着我帮你找来的存款去进行期货交易,你太会利用人了!

李野龙毕竟是久经沙场,看到黄云脸上多云见阴,马上笑眯眯地说:“黄云,我李野龙办事从来不忘朋友。好事大家摊,我富了绝不能撂下你,我给你十万元的好处费!”

黄云的眼前一亮,十万元,这顶她多少年的工资啊!她的心一阵窃喜:反正也没有什么损失,只要划回款就没事了。

在利益的驱动下,在金钱的诱惑下,黄云忘记了自己是在玩火,更忘记了玩火者必自焚的道理。她像一个老实的木偶,被狡猾的李野龙牵着鼻子走。每当她急切地追李野龙回款时,李野龙都以又一次获利来搪塞:“黄云,我最近手气特别好,又发了一笔期货财,我再给你十万元!”

黄云胆战心惊地说:“李野龙,差不多就得了,钱老在外面转悠让头儿知道了我可吃不了兜着走。”

李野龙摸透了黄云的脾气,这个温良恭俭让的小妞儿再急也不会翻脸,再拿出点钱来稳住她!

就这样,李野龙以期货利润为诱饵,分三次划给黄云三十万元钱,正是这三十万元所谓的期货利润让黄云丧失了理智,在一种侥幸心理的驱使下一步步走向深渊。最终导致国家财产遭受巨大损失,损害了银行的信誉。

圣诞节接到了死刑判决书

李野龙的骗术并不高明,他的期货公司有很多反常举动,特别是后一阶段,他的公司大资金地往沈阳划款,黄云是学经济的,她懂得这里面的门道。如果她能够及时地把李野龙的反常举动汇报给领导,早一天通过组织程序和法律手段查封冻结期货账户的话,就能多挽回一些企业的财产。可俗话说:“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黄云拿了李野龙三十万元的好处费,她要是揭发李野龙必将拔出萝卜带出泥。她带着一丝侥幸心理期盼着期货公司的回款,万万没有想到,李野龙的回款没有盼来,却等来了检察官的一纸诉状。

1994年10月,27岁的黄云走进了长春看守所,当检察官告诉她长春期货公司实际上是个非法公司,该公司所有的期货票据行为和现金行为都是一种有计划的非法的欺骗行为时,她不但不觉悟,反而天真地期盼着能有回款的那一天。她对检察官说:“这么大的公司,怎么能说撤就撤呢,他们缓过劲来会回款的。”

检察官的心一阵酸楚:单纯的姑娘啊,你真是傻得到家了!现在社会上皮包公司多了去了,多少大公司都是骗子公司,你咋就一点没有警惕性呢?

她进看守所的消息传到了成都,年迈的父母经受不住这沉重的打击双双病倒,母亲两三天的时间就愁白了头发。毒火攻心,两只耳朵也失聪了。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难以相信他们最喜爱的女儿竟然与罪犯两个字联系在一起,更难以接受从小到大一直为他们争得荣誉的女儿竟然一夜之间沦为囚徒的残酷的现实。

父亲痛心疾首地说:“我干了一辈子革命,没想到我女儿这么让我丢脸!”

黄云的犯罪使得国家财产遭受巨大损失,银行信誉受到极大影响,也牵连了重用她赏识她的单位领导,使他们的工作受到很大影响。

1995年12月25日是个圣诞节,那一天长春市到处摆满了圣诞树,树上点缀着小蜡烛、玩具、彩灯,圣诞老人向孩子们赠送着节日礼物。长春的圣诞树,多么美好的意象啊,多么温馨的圣诞之日啊,可黄云没有接到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就在这一天,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递给她一张判决书,她的罪名是挪用和贪污,金额为178万元,她在一审中被判处死刑。

当她在判决书上按手印的一刹那,仿佛重新感悟到生命的含义。一个即将结束生命力的躯体在面对极刑时所产生的那种对生命强烈的渴望,那种对血脉亲情的依依不舍,对美好生活的深深眷恋,是常人所无法体会到的。

泪水在她的脸颊上流淌,她紧紧地抓住铁栏杆,遥望着铁窗外的天空,撕心裂肺的悔恨化成了无奈中的绝望,这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悔恨,是一种孤独寂寞的反省。她不死心,上诉到高级人民法院。

经历了拘留、审讯、判决、上诉之后,她于1996年12月18日由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裁决为死缓。死刑和死缓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是生死之别。为了终审的裁决,她整整上诉了一年。

1996年岁末,她最后望了一眼人来人往的自由世界,带着高级人民法院对她的死缓裁决走进了吉林省女子监狱的大门。刚入狱时她心灰意冷,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女警官武泽云就对她说:“黄云啊,就是为了你的女儿,你也要顽强地活下去。你现在刚20多岁,出狱时就40多岁了,你的女儿也20多了,她要是有个什么事,还有个妈好商量。”

一席话深深地打动了她的心。每个月的5号,她必定给家里写一封家信,她觉得自己已经给家庭带来了耻辱,不能让其他亲人知道自己的情况。自己已经一无所有了,还有父母活着,他们是自己生命的支柱啊!

接见室里的生离死别

怀旧常常是一个人对往事的怀念,是一个人内心深处难以触摸到、属于生命组成中的烙印。

身在异乡服刑,对家乡的思念越发强烈。她突然想起了妈妈说的话:“对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该认真珍惜,如果等到失去时才懂得珍惜的话,就已经太晚了。”

她又想起了匈牙利大诗人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过去,她从未认真体会自由的可贵,更没有想过失去自由的可怕和悲哀。到了铁窗之下,她才深深地懂得了世界上最珍贵的是生命,生命中尤为昂贵的是自由。

在监狱里,她接触的人除了女囚就是女警官。看到女警官们穿着神气的警服,拥有一份自己的工作,拥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看到她们可以向父母尽女儿的孝道,向儿女撒母亲的关爱,她多么羡慕她们啊!作为女儿,她多么希望自己能够在每一个佳节,每一个生日的时候,向父母道一声祝福,在父母生病孤独寂寞的时候能够陪伴在他们身边,给他们端杯水捶捶背,说几句宽慰的话,但是她现在不但什么都不能做,反而使父母光彩的一生蒙受耻辱,让他们郁郁寡欢牵肠挂肚。

作为母亲,她多么希望能够时刻守候在女儿身边,无微不至地呵护着幼小的女儿。可是现在,她不但不能亲自哺育年幼的女儿,不能带给她童年的欢乐和完整的母爱,反而让她稚嫩的心灵承受着超负荷的孤单和不幸。思前想后,愧疚和自责每时每刻都在折磨着她的心。

入监两个月后,丈夫提出了离婚。得知这个消息后,她哭得昏天黑地。左强啊左强,大学毕业时我放着深圳的高薪工作不去干,放着成都的亲生父母不去孝敬,我在长春举目无亲,我是为了你才要求分配到长春的,我把你和未来的公婆看得比自己的父母都重要,可如今我遭了难,你怎么能这么绝情绝意啊?

其实左强并不是一个冷血动物,将心比心,要求一个有正常生理功能的男人等一个死缓的女人也不现实,谁知道她的大狱要蹲到猴年马月啊?他和黄云之间的感情没有斩断。虽然他和黄云离婚了,却仍然带着五岁的女儿来监狱探望她。都说婆媳关系难处,可她却摊上个好婆婆,刚结婚时婆媳关系就处得不错,犯了罪离了婚,婆婆仍然惦记她,要到监狱看望她。

按照规定监狱只允许亲人接见,离婚后的配偶就没有资格来接见。但武泽云却特批左强带着妈妈、女儿前来看望黄云。过去,家属接见都是在接见室,中间隔着铁栏杆和玻璃,亲人相见总有一种森严壁垒的感觉。要过春节了,富有人情味儿的监狱警察要给女囚们一个惊喜。

1996年那个寒冷的冬天,监狱领导为了让女囚感受到人间亲情,特设了餐厅搞亲情会餐,让犯人和家属能够在一个轻松的气氛中交谈。

腊月二十八号,管教笑眯眯地对黄云说:“黄云,快来,你们家人来看你来了!”

她高兴地跟着管教来到了餐厅接见室,屋里人很多,她一时没有寻找到熟悉的面孔。她东张西望继续寻找时,突然听到一声熟悉的声音从旁边飘了过来:“妈妈,妈妈,我在这儿!”

循着声音望去,她看到穿着大厚棉袄的女儿在人堆里显得是那样弱小。看到她的女儿穿着肥大的棉袄、棉裤,棉袄都快把人裹住了,武泽云的心一阵发酸,哎,孩子离了娘真是不行啊!

天寒路远,女儿的脸蛋儿冻得彤红彤红,她强装笑意望着妈妈。黄云把女儿搂在怀里,用温暖的手给她揉搓着冰凉的脸蛋儿,心在那一刻缩紧了。她心疼地说:“天这么冷,冻坏了怎么办?以后这么冷的天就别来了!”

女儿却小声地说:“妈妈,我不冷,我不怕冷。妈妈,要过年了,您知道吗?我想妈妈,妈妈您让我来吧!”

听了女儿的话她半晌没有说出一句话,嗓子眼仿佛有块棉花堵得难受。女儿只有五岁,五岁的孩子本应是无忧无虑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撒娇的年龄,可女儿却因为她的犯罪而失去了美好的童年时光。

虽然那天的餐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可黄云却一筷子都没动。接见时间快到时,女儿呆呆地望着她,伸出小手捧着她的脸满怀希望地问道:“妈妈,您知道吗,还有三天就要过年了。妈妈,我可听话了,您陪我回家过年吧,行吗妈妈?”

她强忍住泪水,不想给本来就不幸的女儿再增添任何烦恼。那一刻,她什么都没有说,她的心像利刀绞割般地疼痛,她能给女儿什么承诺呢?

女儿见她不说话,又摸着她的脸央求道:“妈妈,你不能跟我回家住,那就陪我回家吃一顿饭,行吗妈妈?就一顿饭,答应我吧,妈妈!”

泪水无声地在她的脸颊上流淌,奶奶实在不忍心看下去了,给孙女穿上棉袄就往门口拉。老太太拽了好几下才把孙女的小手从黄云的衣襟上拉下,女儿一步一回头地走向门口,带着满脸的委屈和满眼的失望,跟着奶奶走了。女儿的身影还没有完全隐没,黄云突然发疯般地冲到门口,大声地呼喊着女儿的名字。

这是怎样的一种生离死别啊,女儿肥大的棉袄消失在茫茫夜色中,黄云的泪水夺眶而出。她不知道那天的一幕会带给女儿什么样的伤痕,但女儿失望无奈的眼神却深深地烙在了她的记忆里。

母亲的天性被残酷的现实阻隔着,女性的柔情被冰冷的铁窗禁锢着。她肝肠裂断痛不欲生。她能怪谁呢,法律就是这样无情,她必须为自己的罪过付出昂贵的代价!她渴望自由,思念父母、女儿和家人,更加追忆往昔美好的时光,这一切只能加重她的忏悔。面对着自己家不像家,人不为人,夫离子散的结局,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更新:2004-10-8
信息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信息: 大墙红尘——中国女子监狱调查手记 五 (2004-10-8)
◎下一信息: 大墙红尘——中国女子监狱调查手记 七 (2004-10-8)
相关信息
※ 大墙红尘——中国女子监狱调查手记 三 (2004-10-8)
※ 大墙红尘——中国女子监狱调查手记 五 (2004-10-8)
※ 大墙红尘——中国女子监狱调查手记 二 (2004-10-8)
※ 大墙红尘——中国女子监狱调查手记 七 (2004-10-8)
※ 大墙红尘——中国女子监狱调查手记 一 (2004-10-8)
热点信息
网络广告
推荐信息
网络广告
Prison.com.cn 版权声明 网络安全
除本站首发信息外,本网所有信息内容都来自网络,同时都注明稿件版权信息。对于未注明稿件来源的,都为网络原稿未注明稿件。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所有内容仅供关心和期望了解监狱的社会公众和监狱民警观赏、学习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