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更多语言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网站留言 网站咨询
□ 新闻报道 □ 监狱视窗 □ 司法动态 □ 警察教育 □ 法律法规 □ 劳教动态 □ 监狱改革 □ 警察风采 
□ 学术动态 □ 理论前沿 □ 法案汇编 □ 文献资料 
□ 大墙人文 □ 大墙文苑 
□ 网站专题 □ 网站文集 □ 监狱学人 □ 网站专栏 □ 首届长三角监狱学论坛 □ 警务制度改革与管理创新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理论前沿-监管理论-“80后”罪犯特点及改造对策浅探 下
“80后”罪犯特点及改造对策浅探 下
监狱信息网 丁忠民
Loading...

三、管理教育对策

研究监管改造工作对象的特点与变化规律,是增强教育改造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与基础。对“80后”罪犯的教育改造要正确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原理,既要抓好共性的常规教育管理,又要充分注意到这类罪犯的特点,针对性采取以下措施:

1、客观把握特点有效消除“代沟”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种现象在监狱也非常明显。“不动的监狱流动的罪犯”,监狱民警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中,与社会的交流少;职业的流动性更小,比之于罪犯要缓慢得多。这样不可避免地形成一个明显的反差:一方面是改造对象流动更替快,其年龄越来越小;另一方面是执法主体的年龄越来越大,大多数是献青春献终生。特别是由于编制等原因的制约,许多监狱多年没有新录民警,导致这一反差越来越大。据某监狱统计,该监狱民警的平均年龄接近40岁,而许多改造对象比民警的子女年龄还要小,这就在客观上形成一个“代沟”。传统的标准是一个世纪产生三、四代人,这与父子之间的“自然”代沟相吻合,但现在相差四、五岁就足以造成两代人的差距(汉娜·阿伦特)。因此,随着“80后”甚至“90后”罪犯的逐年增加,管理中的代沟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有加剧的趋势。在实践中,经常听到民警反映现在的罪犯不好管,笔者认为“代沟”的存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我们的思维方式、管理理念、教育手段等都必须在与罪犯进行平等有效的沟通或心理换位思考中进行调整和更新,这样才能增强教育改造的实效性。

2、探索分类劳动强化技能培训

对罪犯实施分类劳动制度,同时针对这类罪犯的特点,加大劳动技能培训的力度,是改造这类罪犯十分有效的手段。一是要正确认识“80后”罪犯劳动技能的状况。“80后”罪犯的劳动技能降低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农民种田模式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年轻一代不象他们的父辈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农活样样会。即便是农民,现在种田劳作强度也没有过去大。涌入城市的农民工,如果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就不可能犯罪。相反正是由于不劳而获的心理驱使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而“80后”罪犯整体劳动技能下降这是一个客观现实,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监狱收押的罪犯劳动生产技能状况相比,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二是科学组织劳动生产,充分发挥劳动改造的作用。针对“80后”罪犯体能技能特点,做到因体施劳、科学组织非常重要。劳动项目的选择要有利于罪犯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消除罪犯好逸恶劳的恶习,有利于罪犯刑满就业谋生,有利于罪犯的改造。同时加大对罪犯劳动生产的奖励力度,让罪犯享受劳动的快乐,明白不劳动不得食的道理。在组织罪犯从事劳动生产中,搞好罪犯的劳动保护,决不能搞超时超体力超强度超定额劳动。三是加大劳动技能培训。让罪犯真正把刑期变为学期,使其掌握一技之长,为今后的就业谋生打下基础。

3、注重教育引导避免管理冲突

加大对“80后”罪犯的教育引导和监管,使其尽快适应改造环境,明确改造方向至关重要。一是使罪犯尽快度过投劳之初的不应期。大多数“80后”罪犯在投劳时面临着完全陌生的环境(指其中的初偶犯,不含有前科的罪犯),加之年纪轻轻就受到判刑的打击,对前途悲观失望,对角色的迅速转变十分不适应。对监狱的改造政策不了解,对改造环境的恐惧,对严格管理的不适应以及生产劳动技能的不熟悉等,使其在改造初期容易产生不稳定,对即将开始的改造生活忐忑不安。这就需要监狱加大入监教育的力度,正确宣讲监狱改造政策,罪犯的权利与义务,监狱管理规定和要求等,使罪犯明确角色意识、增强权利义务意识、树立正确的改造意识。二是加强个别教育,体现人文关怀。对罪犯分配到监区开始真正的改造后,民警要加强对新投犯的个别教育,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消除其对改造的恐惧心理。同时组织改造典型现身说法,加大教育引导的力度。三是加大亲情教育力度。人在封闭监禁陌生的环境中,都会产生亲情依赖,渴望与外界亲朋的交流,特别是对年纪轻的罪犯更是如此。监狱要鼓励罪犯用实际行动向家人忏悔,开展致家人的一封忏悔信和一封改造成果汇报信等活动,从心理上消除罪犯与家人的隔阂,使罪犯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从而稳定其思想情绪。四是加强对罪犯的监管,注重情绪的渲泄与疏导。“80后”罪犯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正处于生理上的冲动期和心理上的不稳定期,因此搞好安全防范是防止其改造走弯路的重要措施。要坚持对这类罪犯进行集中管理,同时针对其生理心理特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转移罪犯的注意力,使罪犯的不良情绪得到正确的疏导。加强前途观教育,使罪犯明白改造道路是艰辛的,而改造前途是光明的道理,增强改造信心,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4、公正文明执法营造良好环境

随着社会对司法公正的企盼,随着罪犯维权意识的增强,必须加快推进监狱工作的法制化建设进程。一是要规范执法程序,确保执法公正,为罪犯的改造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二是要引导民警克服执法陋习,做到文明执法。克服执法陋习,最重要的是牢固树立文明执法的生命线意识,努力降低对暴力手段的崇拜和依赖,减少因民警不文明执法而导致的管理冲突现象的发生。“80后”罪犯年轻气盛,缺少理智,在对其管理教育中,要坚持多用冷处理,不能以暴制暴。多一点关爱,少一点冷漠;多一点沟通,少一点排斥;多一点平等,少一点专制。三是要引导民警提高管理执法艺术。正确有效处置管理冲突,提高管理水平是一门艺术。要通过建立岗位练兵长效机制,努力建设一支正确执行刑罚的“改造型”的监狱民警队伍。监狱民警要根据不断发生变化的押犯构成成份、构成特点,遵照科学认识罪犯、科学分析狱情、科学组织管理的理念,主动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练就一副“疱丁解牛”的本领,无论遇到任何问题,都能很快找到突破口,达到游刃有余的工作境界。

5、拓展改造视野深化社会帮教

社会化原理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和社会要把它的公民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与它的执政理念息息相关。在这种理念确定后,它必须运用或动用社会化专门机构和部门来进行或完成其中的某些工序或环节,如果缺少其中一环,社会化过程就会遇到障碍,这个人就可能不是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最终导致犯罪,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如何纠正和解决这一问题,尤其是在犯罪呈低龄化的趋势的今天,需要社会多方力量的共同配合,构建共管共教的格局。对正在服刑的罪犯,监狱要提高改造质量,提高改好率,减少对社会的危害。同时,学校、家庭、组织、社会都要切实履行职责搞好接茬帮教,让罪犯切实体会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促使其加速改造。此外,还要搞好事前预防。“80后”罪犯有相当一部分未完成初中学业就浪迹社会,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这一现象应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和学校要切实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失学,社会各级组织和部门要切实加强教育引导,做到不让一个人脱管失控。要通过建立过硬的责任机制来保障职责的认真履行,共同保一方平安。

更新:2008-3-19
信息编辑:Chinado
◎上一信息: “80后”罪犯特点及改造对策浅探 上 (2008-3-19)
◎下一信息: 爷爷在狱中为孙女过生日 (2008-3-23)
相关信息
※ 关于监狱侦查权的立法思考 (2008-3-27)
※ “我希望能等到你回来” (2008-3-8)
※ 浅析分监区狱情分析的实践操作 (2007-11-29)
※ 训练着,快乐着,收获着 (2007-11-21)
※ 江北监狱召开减刑假释宣布大会 12名罪犯当场获释 (2006-6-1)
热点信息
网络广告
推荐信息
网络广告
Prison.com.cn 版权声明 网络安全
除本站首发信息外,本网所有信息内容都来自网络,同时都注明稿件版权信息。对于未注明稿件来源的,都为网络原稿未注明稿件。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所有内容仅供关心和期望了解监狱的社会公众和监狱民警观赏、学习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