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更多语言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网站留言 网站咨询
□ 新闻报道 □ 监狱视窗 □ 司法动态 □ 警察教育 □ 法律法规 □ 劳教动态 □ 监狱改革 □ 警察风采 
□ 学术动态 □ 理论前沿 □ 法案汇编 □ 文献资料 
□ 大墙人文 □ 大墙文苑 
□ 网站专题 □ 网站文集 □ 监狱学人 □ 网站专栏 □ 首届长三角监狱学论坛 □ 警务制度改革与管理创新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理论前沿-司法实践-刑罚体系与刑罚制度的现代化
刑罚体系与刑罚制度的现代化
法制日报 郭理蓉
Loading...

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犯罪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主要问题。如何调整刑罚政策以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使刑罚向现代化发展,成为各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刑罚政策的现代化不仅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现代化这一社会整体有机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任何改革都是以观念的转变为基础和前提的。政策都是某种思想或观念的产物,刑罚政策也不例外,无论是刑罚目的的设定还是刑罚手段的具体运用,都是决策者在某种思想和观念指导下的理性选择。刑罚政策在本质上是国家决策者的思想观念。因此,刑罚改革的首要和关键是国家决策者观念的转变。现代化的刑罚政策观念应具有理性化的刑罚观、人本化的刑罚观、开放的刑罚观等特征。

观念的变化必然带来制度上的改革。从以人为本的、理性的、讲求效益的刑罚观念出发,结合刑罚政策的国际趋势,我国刑罚体系与刑罚制度的现代化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才能得以实现。

一、刑罚体系(结构)向以自由刑和财产刑为中心的轻刑刑罚结构转变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了5种主刑,除死刑外,其余都是自由刑,在4种自由刑中,3种都属于监禁刑。这样的刑罚体系和结构,无论如何都是难以摆脱“重刑”之名的。在重刑立法的前提下,司法中的重刑主义倾向可想而知,多年“严打”造成犯罪量与刑罚量螺旋式恶性上升的罪刑结构性矛盾已经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关注。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对刑罚体系或结构进行调整和改革:其一,废除死刑。死刑废除是刑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刑罚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慢性废除法是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较好选择,即通过逐渐减少死刑的适用和充分运用死缓制度,最终促成彻底废除死刑目标的实现。其二,刑事制裁方法的多样化。犯罪的无穷变化和刑罚方法的有限决定了我们只能通过不同刑罚方法的排列组合,以应对多种多样的犯罪。而扩展排列组合结果的惟一途径就是增加组合的要素即刑罚种类。针对我国目前刑罚种类(尤其是主刑)相对单调且开放性程度较低的状况,应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如将罚金刑规定为主刑,同时增设劳役刑或社区服务等新的刑罚方法,完善资格刑的形式和内容等,即使刑罚种类得以丰富和充实,也可以促进我国的刑罚结构向以自由刑和财产刑为中心的刑罚结构转变。同时,鉴于刑罚作用的有限性,对那些不必动用刑罚或者刑罚适用效果不理想的行为,应采用非刑罚措施予以处理和应对,如设立保安处分制度。其三,刑罚幅度设置的合理化。合理的刑度是刑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法定刑幅度合理,才能为刑罚功能的正常发挥与刑罚目的的有效实现提供可靠的保障。我国现行刑法中自由刑幅度设置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法定刑幅度过大。这不仅缺乏科学性,而且在量刑时难以把握,是导致量刑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对现行刑法中的刑罚幅度予以适当调整,使之趋于合理化、科学化。

二、量刑的合理化、科学化

我国目前的量刑政策偏重于犯罪行为的客观实害,而对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因素较少关注。刑罚的报应根据及其特殊预防目的决定了罪刑相适应原则与刑罚个别化原则相结合的折中主义量刑政策才是合理的选择,也就是说,刑罚的裁量既要以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为依据,同时也要考虑到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对行为人教育改造的难易程度进行初步的评估,以判处适当的刑罚。因此,应对我国刑法中有关量刑的规定进行完善,如,确立刑罚个别化原则,完善量刑情节的有关规定等。同时,鉴于个案的复杂性,有必要赋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三、行刑人道化、社会化

行刑人道化、社会化是人本主义原则的当然要求,也与现代刑罚改造矫正犯罪人的目的相吻合。当前我国行刑实践中社会化程度明显偏低,监狱行刑中的孤立、保守、封闭的倾向严重,管制、缓刑、假释等适用率极低且在执行上处于混乱、失控局面,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刑罚功能的有效发挥,导致刑罚适用上的高成本、低效益。行刑社会化以实现犯罪人与社会整体的协调为最终目的,注重刑罚效益,是缓解监狱行刑悖论、提高行刑效能和改造质量的根本出路,代表着世界行刑发展的方向,符合刑罚政策现代化的要求,因而也是我国行刑制度改革的合理选择。在我国,行刑社会化具有一定的制度基础,但仍需要加以完善:一方面,完善社区刑罚制度,适当扩大管制、罚金、缓刑、假释等非监禁措施的适用,合理运用减刑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监禁刑的适用;另一方面,对监狱行刑模式与行刑制度予以变革,实现监狱设置的合理化以及罪犯处遇的开放化、人性化。2003年7月,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下达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江苏、浙江等6个省市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我国还有个别省市的监狱设置了半开放式监区,允许一些剩余刑期在1年以下的罪犯进入半开放式监区服完剩余刑期,以便使他们刑满释放后能够较为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这些无疑都是十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随着我国新的宪法修正案通过,“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一项宪法原则在我国得以明确确立,这对于我国各项政策(包括刑罚政策)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尽管人本主义的刑罚观念的确立以及在此指导下的刑罚制度改革仍需时日、仍有很多工作要做,但重要的是,我们在路上。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法律系讲师、博士)

更新:2004-12-24
信息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信息: 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要求转变作风切实抓好工作落实 (2004-12-24)
◎下一信息: 警官连说“请” 女犯受感动(图)  (2004-12-26)
相关信息
※ 多国刑罚体系与种类概览 (2004-6-3)
※ 肖申克监狱的故事与追问 (2004-6-7)
热点信息
网络广告
推荐信息
网络广告
Prison.com.cn 版权声明 网络安全
除本站首发信息外,本网所有信息内容都来自网络,同时都注明稿件版权信息。对于未注明稿件来源的,都为网络原稿未注明稿件。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所有内容仅供关心和期望了解监狱的社会公众和监狱民警观赏、学习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