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网站留言 监狱知道
□ 新闻报道 □ 监狱视窗 □ 司法行政 □ 法律法规 □ 劳教动态 □ 警察风采  □ 学术动态 □ 理论前沿 □ 法案汇编 □ 文献资料  □ 大墙人文 □ 大墙文苑  □ 网站文集 □ 监狱学人 □ 网站专栏 □ 首届长三角监狱学论坛 □ 警务制度创新论坛 □ 汶川地震 □ 监狱警察职业资格准入制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报道-警示报道-泉州:一个逃亡14年越狱犯的“铁窗泪”
泉州:一个逃亡14年越狱犯的“铁窗泪”
海峡都市报社 戴厦铃 林良标 
Loading...

核心提示

18年前,他因一时贪念,犯盗窃罪被判刑9年;

14年前,他已获两次减刑仍心有不甘,乘机脱逃,开始了逃亡生涯;

14年来,父亲去世,他没能去送终,只能偷偷站在山头目送;母亲中风,他没能床前照顾,还要让老人家忍受村里人的“歧视”;娶妻生子,他害怕抛头露面,维持4年的婚姻宣告破灭,留下4岁的儿子……

他,是来自广东澄海的林某,为自己的越狱付出了太多太多的代价。如今,重新回到高墙内,林某深深地懊悔,低下了头,满脸泪水。

今天,泉州市丰泽区法院将宣布对林某的刑罚,林某要为自己的越狱脱逃行为,在监狱中度过更长的刑期。

▲望着窗外的阳光,留在林某心中更多的是悔恨

【越狱】

“29岁,这个年龄正是人生的大好时光,我就这样进来了。说实话,当时很不甘心,很想逃出去,好好享受享受。”

一念之间选择脱逃

林某来自广东汕头澄海,是家里唯一的男孩。那时,林某很幸福:父亲是当地公安局副局长,母亲在当地法院上班,父母对他宠爱,还有5个姐妹对他呵护有加。在这种环境下,高中毕业的林某,在汕头办起了一家塑料厂。

因为业务出差,1988年的一天,林某来到了泉州并住在一家旅社里。可看到同房人的钱财,林某心起贪念,乘其熟睡的时候,偷走了9000元支票。回到广州,这事很快就让林某的父亲知道了,父亲二话没说,亲自送他去自首。因此,1989年11月20日,林某因盗窃罪被鲤城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9年。

随着林某的入狱,林某的父母纷纷主动调离了岗位,父亲从公安局调到银行,母亲从法院调到了工厂。

面对着自己给家人带来的不幸,林某入狱后很努力地改造,但他心中仍然有种想法:“29岁,这个年龄正是人生的大好时光,我就这样进来了。说实话,当时很不甘心,很想逃出去,好好享受享受。”

尽管在1991年和1993年,林某因表现好先后被减刑9个月和1年,那时林某最多还需服刑2年5个月17天。可就在1993年9月20日,乘着服刑人员出工的机会,林某借机脱逃了。

【逃亡】

“原本想逃出来可以重新生活,可当我站在街头,我觉得自己是那么渺小、那么无助,这时候偷来的自由比失去自由,生活更难熬下去。”

出逃第十天 跳桥自杀获救

逃脱后,林某就像疯子一样。找到一名狱友的亲戚家,借了300元,从泉州到福州再到广东汕头,林某躲藏着四处流浪。

身体自由了,林某心里从来没有自由过:家不敢回,亲戚朋友不敢找,三餐吃馒头,睡街头,到最后钱花光了,六七天都没吃上饭,甚至连上厕所的一两毛钱都没有;只要听到警铃,他就条件反射似的将头缩在衣服里,甚至乞丐打他,他都不敢还手,生怕被警察发现。

“原本想逃出来可以重新生活,可当我站在街头,我却觉得自己是那么渺小、那么无助,这时候偷来的自由比失去自由,生活更难熬下去。”那时起,林某心里很矛盾,想自首,又怕被加刑;继续逃,日子不好过。

出逃后的第十天,林某选择了自杀。他从珠江大桥往下跳,却被一位陌生的好心大叔救起。面对恩人,林某编了一套生意破产无力偿还的谎言,大叔相信了他,带他到餐馆饱吃了一顿,还给了他50元的生活费。“到现在我还能活着,要感谢这位大叔,我至今不知道他叫什么,但他告诉过我,‘人活一世,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拿着这50元,林某在一家建筑工地找到了一份粗活干,每天做着搬运工作。从小没干过体力活的林某,腰酸胳膊痛,辛辛苦苦打工干了大半年的活,临近1994年春节却未能领到一分钱。用身上仅剩下的10多元,林某买了一盒快餐和最便宜的一包香烟,躲到了街尾偏僻角落,独自一人度过了脱逃后的第一个春节。

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春节后,林某悄悄回到了澄海老家,去求助从小玩到大的结拜兄弟,可结拜兄弟非但没认他,反而冷言相对。求助曾爱护他的亲姐妹,5个姐妹也决心要和他断绝关系:“你快走,再也不要来找我们。现在我们已不再是兄弟姐妹了,自从你脱逃后,警察找了好几趟,影响很坏。”

【心路】

“白天,我像只丧家犬龟缩在老家破旧屋里,晚上,像做贼似的偷偷进出医院。有人来看望父亲,我就躲起来。”

父亲去世 只能泪眼远送

记者昨与林某面对面

四处碰壁后,1994年6月,林某把希望寄托在父母身上,逃回了家。那时,林某父亲已患喉癌晚期,入院治疗。无论何时,林某都清楚地记得父子见面的那一幕:“当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内心充满赎罪地站在父亲病床前时,他吃力地张着嘴,深沉而严厉地说,赶快去投案自首,求得政府的宽大处理。”

因为害怕、无知、恐惧,还有父亲的病情如此严重,林某并没有按照父亲说的话去做,他担心去自首就再也看不见父亲了。或许是内心深处那种大逆不道的自责,使林某执迷不悟地留了下来,瞒着父母,悄悄地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

“白天,我像只丧家犬龟缩在破旧屋里,晚上,像做贼似的偷偷进出医院,有人来看望父亲,我就躲起来。”1995年,父亲去世了,林某没能亲自拿遗像送葬,而是偷偷站在高高的山头上,暗暗落泪目送。

父亲的去世,让林某背上了很重的心理包袱,认为父亲是被他气死的,因为父亲从来就望子成龙,可自己却一步步误入歧途。但他也不想再在高墙内生活,仍旧东躲西藏,四处打工谋生,以为能就此孝敬母亲和奶奶,分担一下家里的困难。

时间如梭。到了2004年,林某在澄海一家理发店认识了四川女孩包某。隐瞒所有一切后,两人很快结婚生子,原本想跟别人一样,也有个家,可生活并不像林某想象的那么简单。

在理发店内,妻子给人剪头发,林某给人修机器,小两口的日子平淡如水。很快,随着儿子的诞生,家庭的费用开始重了,可林某从来不敢出门,家里少一个人干活,多一个人吃饭,这样的生活使小两口频繁地吵架。妻子开始嫌弃他,说他窝囊,连妻儿都养不了。

“离婚是妻子提出来的,她让我放过她,给她一个重生的机会,让她改嫁,以后儿子还可能有好日子过。一个男人,活到这分上,我觉得很悲哀。”2007年7月25日,林某夫妻到妻子四川老家办理离婚手续,可就在手续办完的当晚,林某乘坐在重庆开往广州的列车上,被重庆市铁路民警发现并拘捕。一周后,林某被押解回泉州监狱。

至此,林某14年的逃亡生涯宣告结束。站在高墙内,林某才清醒,14年逃亡,让自己付出了太多太多的代价。

□对话

我为什么

不再多呆两年

经过泉州监狱监狱长特批,记者昨天见到了林某,一个身形消瘦的汉子,听他讲述了越狱逃亡14年的历程。

记者:出逃后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吗?

林某:我一直都感觉全国警察就在后面追着我,从未停止过我的亡命生涯……每次远远听到警笛嘶鸣时,我像过街老鼠,到处逃窜,我的内心非常害怕,做梦经常梦见回到了监狱。不停地换地方,不停地说谎,总是跑啊跑啊,我累坏了。

记者:逃了14年,你得到了什么?值吗?

林某:不是被抓回来我才这么说。我现在很懊悔,当初为什么不再多呆两年,出来后我就不用再怕警察,不用夹着尾巴做人了。我自己算了一笔账:当初要是顺利出狱,我才35岁,我还可以成家,可以立业,不会像现在妻离子散,连对父母孝敬的机会都没有。不知道要加多少刑,等服完刑,我已经50多岁了,那时已经晚了。这一趟,耗了我14年,太不值了。

记者:你现在最想见的人是谁?最想对他说什么?

林某:最想见的是我才4岁的儿子,他太可怜了。他从一出生,父亲就是个罪犯,4岁就离开了父亲。我希望他以后不要走歪路,要走正道。最对不起的人是母亲,已经81岁了,脑血栓中风,而因为我,她却还要忍受村里人的歧视。我不知道等我出去后,还能不能见到她。

我还想对和我一样流浪在外的在逃人员说:自首吧,别再为你的亲人增加罪恶感了。

□警示

人格

在逃亡中扭曲

进入泉州监狱监内,记者深有体会,层层把关:首先得登记身份证,获得监狱长批准后,再递交手机等通讯工具,再经过督察等三层验证身份后,挂上许可证,方可入内。

泉州监狱监狱长陈由顺介绍,监狱党委始终把安全防范工作置于中心地位来抓,在服刑人员中开展反逃脱教育,计算和分析脱逃带来的损失、危害和后果,用身边的事例进行教育,充分发挥狱内110和1000多个监控系统的作用,及时掌控狱内犯情动态,并在监狱开展“考验门禁”演练和追捕预案演练,监狱在硬件建设和软件管理等方面,都建立起强有力的防线。

泉州监狱心理专家介绍,逃犯在逃亡时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形成了严重的身心疾病,甚至人格扭曲变形。他们在逃亡过程中经历着侥幸、恐惧、矛盾、疲惫、痛苦和绝望的心路历程。心存侥幸又怕被抓,逃与自首,内心十分矛盾,更加矛盾的是在外面虚假的自由和监内的解脱到底哪个重要。脱逃成功后,逃犯产生了很强的防卫心理,对周围事物很敏感,“千万不要去犯罪,犯了罪也不要逃跑。”

更新:2007-11-20
信息编辑:Chinado
标题:
验证:
内容:
  
热点信息
网络广告
推荐信息
网络广告
信息评论
Loading...
Prison.com.cn版权声明网络安全
除本站首发信息外,本网所有信息内容都来自网络,同时都注明稿件版权信息。对于未注明稿件来源的,都为网络原稿未注明稿件。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所有内容仅供关心和期望了解监狱的社会公众和监狱民警观赏、学习和探讨,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对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有意见,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