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生四十而不惑,而我恰恰就是在四十岁以后做了糊涂人、干了糊涂事。反思我的犯罪轨迹,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意志薄弱,经不起金钱物质的诱惑,放不下功利得失……”
他叫吕长初(化名),1953年9月出生,大学文化,捕前系安徽省和县某镇党委书记(副处级)。2005年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同年9月投入到安徽省白湖监狱管理分局改造。
发愤于寒门之家
吕长初从小在农村长大,家境十分贫寒。父母是地道的农民,母亲有病,一家人的生活仅凭父亲做农活那点微薄的收入来维持。尽管父亲整天拼命劳作,家里还是常常吃了上顿愁下顿。那时,吕长初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好好吃上一顿饱饭。
家境的艰难,生活的艰辛使吕长初过早的成熟,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父母更是节衣缩食供他上学。吕长初没有辜负父母亲的希望,学习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后来“文化大革命”开始,吕长初高中没有读完就辍学了。1974年,他回乡当了一名民办教师。这期间,吕长初一直没有放弃过继续求学的念头,他总是利用业余时间坚持自学。机会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吕长初不负众望,一举考取了某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中学当老师,吕长初的命运也由此改写。
跌倒在黑白之间
“儿啊!你现在是公家人了,端着公家的碗,就一定要好好为公家做事,千万不能走歪路。”在吕长初走上工作岗位之初,每次回家母亲总是这样叮嘱他。母亲的话也曾一度激励着吕长初更加发愤工作。吕长初凭着勤奋的工作和突出的业绩很快脱颖而出。1986年,全国第一次评定教师职称,他作为全县有突出贡献的六个骨干教师代表之一被破格评定为中学一级教师,并引起上级部门对他的注意。1988年8月,吕长初被调入县教育局工作,不到一年,便被调到县政府任县长秘书。后来,他又被县委书记看中,做了书记的专职秘书。1998年,吕长初被提拔担任县委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两年后被调任该县某镇担任党委书记(副处级)。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内,吕长初实现了他的人生“三级”跳,从一名农家子到普通的教师,最后跻身于政府部门,并不断的被委以重任,可谓春风得意,志得意满。
然而,随着职位的不断攀升,吕长初的思想也在一点点的蜕变,母亲当年的谆谆教导早已被他抛之九霄云外。张白(化名)成了改变吕长初命运的一个重要人物。
张白当年任和县县委书记(现已判刑入狱),吕长初作为他的秘书,大部分时间都是和他在一起的。可是,张白是一个披着两张皮的人,台上振振有词,对贪污腐败“深恶痛绝”,而在台下,却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收受贿赂,十分贪婪。张白在任时利用手中职权频繁调整干部,最多一次竟然涉及八十余名干部的任免,他总是利用类似的手段来不断满足自己的私欲。不仅如此,还常常要拉拢腐蚀身边的人和他一起同流合污。对于张白的为人,刚开始吕长初很不屑一顾,他坚信自己和这位书记大人不是一路人。时间久了,吕长初发现书记在慢慢地疏远他,在朋友的开导下,他开始也变得“开窍”起来。
1998年底,一个做装潢生意的老板钟某到吕长初家“玩”,当他发现吕长初家用的沙发还是老式布沙发时,认为这是一个巴结吕的好机会。第二天,钟某亲自给吕家送来了一套价值五千元的真皮沙发,吕长初在推脱一番后,便欣然笑纳。渐渐地,这个专靠“玩潢”起家的黑道人物钟某与吕长初成了“生死之交”。每当钟某有需要时,吕长初总是义不容辞。当然,每次钟某也不会让他白忙活。
欲望的闸门一旦打开,便如洪水一般一发而不可收拾。从1998年到2004年,短短的4年时间,吕长初利用职务之便,先后索取、收受他人钱物累计达16万之多。在吕长初的受贿记录中,多的上万元,少的几百元他也不嫌少。对于金钱物质的无限贪婪让吕长初在犯罪的道路上越滑越远,随着张白的案发,跟随他的一帮官场兄弟也相继落马。2005年春,县纪委对吕长初实行双规,同年9月被判刑入狱。这位一向自信能坚守住底线的人,最终跌倒在“黑白”之间。
觉醒在高墙之内
厚重铁门关闭的那一刻,把吕长初的人生划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颜色,从一个受人尊重的领导干部沦为阶下囚,这是他做梦也想不到的。入狱之初,吕长初面对这种角色的错位,似乎一下跌入充满泥潭的沼泽,一度精神颓废,改造情绪非常低落。分监区指导员刘卫东早就看在眼里,他常常利用晚上时间找吕长初谈心,帮助他消除顾虑,鼓励他坚定改造信心。在生活上更是关心、照顾他。吕长初年龄较大,身体不太好,尽量不让他从事重体力劳动。一次,吕长初受凉,发起了高烧,刘指导员得知后,立即将他送到医院治疗,第二天还和分监区长一起来到吕长初的病榻前看望,并安排一名同犯专门护理他,吕长初被感动得热泪盈眶。类似的经历后来在吕长初的身上多次上演过。“警官对我这么好,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改造。现在我终于想通了,我要在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来!”
在民警的感召下,吕长初渐渐走出了心理的阴霾,迈开了新生的步伐。以前民警照顾不让他干的如扛米包一类的重体力活,现在他总是抢着干;有的服刑人员因为不懂法律知识而不服判决,吕长初就主动给他们讲解分析。不久,分监区民警根据吕长初的改造表现和文化水平,让他担任罪犯“宣鼓”,为他发挥自己的特长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吕长初的改造劲头更足了,每月精心策划制作的分监区黑板报吸引了众多罪犯的眼球,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把自己对犯罪的悔恨,对新生的渴望,尽情抒发在一张张稿纸上。
2006年,吕长初以自己的犯罪经历为题材,积极协助白湖分局制作完成了《一个党委书记的忏悔眼泪》专题警示片。这部警示教育片后来在白湖电视台及巢湖市四县一区联播,引起了强烈反响。特别是吕长初的家乡,许多过去的同事纷纷来信或来监狱探视他,对他这种敢于直面人生的勇气表示敬佩。这一年,吕长初获得了两个表扬和一个记功的行政奖励,每个季度都被评为“五好”个人。
“通过两年来的改造,使我对人生有了重新的认识: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对于将来,吕长初说:“我一定更加努力改造,不辜负警官的期望。以后出去了,我还要以自己的犯罪经历来警示教育他人……”
2007年8月,监区为吕长初申报了一年零三个月的减刑。
地址:安徽省白湖监狱管理分局新闻中心 邮编:231505
更新:200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