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更多语言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网站留言 网站咨询
□ 新闻报道 □ 监狱视窗 □ 司法动态 □ 警察教育 □ 法律法规 □ 劳教动态 □ 监狱改革 □ 警察风采 
□ 学术动态 □ 理论前沿 □ 法案汇编 □ 文献资料 
□ 大墙人文 □ 大墙文苑 
□ 网站专题 □ 网站文集 □ 监狱学人 □ 网站专栏 □ 首届长三角监狱学论坛 □ 警务制度改革与管理创新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大墙内外-记者全程记录 风雪兼程法官领出狱少年绥中寻家
记者全程记录 风雪兼程法官领出狱少年绥中寻家
沈阳晚报 朱峰 宋月
Loading...

阅读指引

3月18日中午,大片的雪花又把沈阳拖回严冬季节。“他是我们判的,我们也要把他送回家。”为了让一名刚刚出狱的少年回家,沈河区法院少年法庭的法官们顶着风雪启程赶赴绥中。本报记者也全程见证了10小时的寻家之旅。

沈河区法院少年法庭庭长李红正准备去吃午饭,发现一少年站在门口。“阿姨,我回不了家了,怎么办啊?”男孩叫小跃,今年17岁,家在绥中县。两个月前,小跃因为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个月,李红正是此案的审判长。

3月18日,正是小跃刑满释放的日子(看守所羁押日期折抵部分刑期)。虽然走出了大墙,小跃在沈阳却举目无亲,他想起了法官阿姨。从看守所到法院,小跃步行了三个多小时。李红把自己的工作餐拿给小跃吃,打电话请示后决定:送小跃回家!

大雪已经收敛,但路面十分湿滑。合议庭成员李红、黄耀宇、魏东梅及书记员李鹏带着小跃上了路,目的地就是300多公里外的绥中。车窗外的景物飞速倒退,时光也回溯到6个月前。

2007年9月份,小跃在沈阳偷了3个手机。小跃对记者说,他7岁丧母,父亲长期没有联系,爷爷奶奶也年高体弱。“家,已经很久没回去了。家里人也不知道我进监狱的事儿,能不能找着不好说了。”小跃望着窗外,低声说。

夜色低垂,小跃从车上下来,不禁打了个冷战。小跃被关进看守所时是9月份,身上只穿着薄衣服。李红怕小跃冷,特意找出一条毯子盖在他身上。小跃向法官阿姨打保票:“这次回去我一定要重新做人,不让大家伤心了”。

车子驶进了绥中县,顺着小跃指的路线开过去,眼前出现了一片拆迁后的废墟。“家呢?”小跃愣了老半天。联系不到小跃的家人,李红法官想到了去当地派出所求助。在绥中县机场派出所,民警听说小跃的情况,帮忙调出小跃父亲的资料,可是户籍上写的还是已经拆迁的地址。无奈,民警决定到拆迁地附近找找线索。

派出所里热闹了起来,民警、热心居民都在打电话寻找线索。一位老人走进派出所,看了看小跃,说:“孩子啊,你怎么才回来啊?你不上沈阳了吗?咋没消息了?”听了这句话,大伙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家找着了!

热心民警派了辆车引路,在走了一段颠簸泥泞的村路后,车子终于在一个破旧小院前停了下来。

警察、法官、记者,这阵势把小跃年迈的奶奶着实吓了一跳。

知道大伙儿是送小跃回家的,老人拉住小跃的衣角:你跑哪去了?让俺上哪找你去啊?

一铺炕,一个破木箱,一张破旧的桌子,还有一个电风扇,这就是屋里的全部家当。看到这样的情况,李红法官拿出了100元钱递给了小跃的奶奶:“好好照顾孩子,家庭和社会的关心都是很重要的,小跃是个好孩子。”

走出小跃的家,大伙的脚步都轻松起来。车子开出了很远,回头再看,月光下小跃和奶奶还站在门口不停地挥手……

“李庭长,孩子都送到家了,咱能吃饭了吧?”司机的一句话把李红的思绪拉了回来,已经10个小时了,大伙还没吃晚饭呢!

更新:2008-3-23
信息编辑:Chinado
◎上一信息: 公安部发布《看守所留所执行刑罚罪犯管理办法》 (2008-3-23)
◎下一信息: 法律援助首次进监狱 600多服刑人员倾听专家讲解 (2008-3-23)
相关信息
※ 高中生看守所对话少年犯 (2007-6-13)
※ 50名少年犯参加红色之旅 毛主席像前举行成人礼 (2006-7-25)
※ “我陷入没有亲情的泥沼” 一位“少年犯”的自述 (2004-4-6)
※ 农村青少年城市化犯罪现象剖析 (2007-10-22)
※ 《少年犯》 第五章 红尘滚滚 (2004-10-16)
热点信息
网络广告
推荐信息
网络广告
Prison.com.cn 版权声明 网络安全
除本站首发信息外,本网所有信息内容都来自网络,同时都注明稿件版权信息。对于未注明稿件来源的,都为网络原稿未注明稿件。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所有内容仅供关心和期望了解监狱的社会公众和监狱民警观赏、学习和探讨。